(总学分:4 总上课时数:64 上机时数:0)
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
一、课程的性质与目的
波动是自然界(包括人类社会)中涉及最为广泛的基本现象。借助于声波的经典听诊器,现代的超声医学,放射医学以及核医学和影像医学,无一不是和波动紧密相联。本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,是使学生在学习了数学分析和大学物理的基础上,进一步理解波动现象的基本规律,掌握分析波动现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,培养和训练解决生物医学工程中波动问题的能力,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进行有关的工程设计和科研打下基础。
二、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
(1)场论:掌握场的概念,场的计算方法;熟记重要的矢量恒等式,基本定理和运算法则。
(2)力学方程组导出波动方程:理解并掌握流体、固体和电磁力学方程组,方程组的物理意义;掌握由力学方程组导出波动方程的方法。
(3)相似性原理:理解相似性原理的意义。掌握分析不同物理对象和模型的共通性的思想和方法。
(4)边界条件与波方程的解:掌握流体、固体和电磁边界条件。能够求解简单边界的波动方程。
(5)平面波:掌握波的传播,反射,透射,相干,色散,波阻抗,波的能量,多普勒现象,惠更斯原理等基本概念的定义和表达形式。
(6)导波与谐振腔:掌握传输线基本方程的导出,传输线基本参数的定义即表达;掌握可分离变量均匀截面波导和谐振腔问题的解法;掌握和理解波导模式,波导本征方程,色散的概念和基本算法。
(7)波辐射和接受:掌握波辐射器,天线的模型,天线、辐射器的基本参量,辐射方向图定义和基本算法。掌握和理解互易原理,会在接受器模式分析中应用互易原理。
(8)衍射和散射:掌握衍射和散射的概念,掌握运用边界匹配方法求解衍射和散射问题。。
(9)媒质对波的吸收:掌握和理解媒质对波的吸收机理。能够熟练应用能量守恒和转移的基本原则。
(10)非线性波:理解非线性波产生的机制,掌握运用基本的微扰法解非线性问题。理解和熟记非产生谐波的基本现象。
三、上机实习要求
利用MatLab工具包求解和计算波动问题。能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调用和编写相应的计算程序。掌握和应用MatLab的图像工具软件,能够绘制二维和三维场图。(不安排上机课时。通过例题讲解和图示演示MatLab工具包的应用。学生通过作业达到上机要求。)
四、能力培养的要求
1. 分析能力的培养:主要是对具体的机械波和电磁波系统进行分析,构建数学物理模型的能力的培养。
2. 计算能力的培养: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具备对基本波动问题求解数理方程的能力;相量计算,矢量运算的能力,具有基本的使用MatLab工具包的能力。
3. 自学能力的培养:通过本课程的教学,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、概括、消化吸收的能力,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,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,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。
4. 表达能力的培养:主要是通过作业和讨论,清晰、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、步骤和方法的能力。
5. 创新能力的培养:培养学生独立思考、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,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、选择不同计算方法,以及对问题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。
五、建议学时分配
课 程 内 容
|
讲 课
|
习题课或课堂讨论
|
实 验
|
上 机
|
波动理论
|
58
|
6
|
|
|
引论
|
1
|
|
|
|
场论
|
4
|
|
|
|
力学方程组导出波动方程
|
4
|
|
|
|
相似性原理
|
4
|
|
|
|
边界条件与波动方程的解
|
4
|
|
|
|
平面波
|
9
|
2
|
|
|
导波与谐振腔
|
8
|
|
|
|
波辐射和接受
|
6
|
2
|
|
|
衍射和散射
|
6
|
|
|
|
媒质对波的吸收
|
6
|
|
|
|
非线性波
|
6
|
2
|
|
|
六、考核方式
总评成绩=平时成绩(包括作业)+期末考试成绩
平时成绩占20%
期末考试成绩占80%
七、教材及参考书
1. 杜功焕、朱哲民、龚秀芬著.声学基础(第二版).南京大学出版社,2001
2. 郑钧著.电磁场与波.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,1983
3. Jin Au Kong. Electromagnetic Wave Theory (Volume. 1). 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2
|